一直以來,我國的衛星發射技術在國際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頻頻給我們帶來驚喜。據國內媒體消息,就在6日上午11時,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將載有13顆衛星送到預定軌道。媒體介紹,這13顆衛星分別為:NewSat衛星(10顆)、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天雁05衛星、八一03星。而此次火箭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51次任務飛行,專家認為,一箭十三星的發射方式技術,能夠最優利用火箭的運載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據悉,NewSat衛星的升空具有重要意義,該衛星星座計劃將由90枚組成,計劃在6年內全部發射完畢完成部署。此次發射的10顆衛星,是由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設計和研發打造的商業遙感衛星,它的優點是可以將空間分辨率提高優于一米,不管是在圖像質量、機動性能、還是在成像模式上,該衛星都擁有一定的技術特點,它可以實現無死角、全天候幫助數據中心快速獲取信息。此外,還讓廣大網友關注的是“天雁05”號衛星。
這款衛星主要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和國星宇航等共同聯合研制的6G試驗衛星,“天雁05”號衛星也是世界上首顆發射的6G試驗衛星,該衛星總重量高達七十公斤,科研人員在衛星內部裝載了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設備,以幫助衛星平臺更好的建立收發鏈路、并展開相關的太赫茲載荷試驗,該技術的驗證廣受全球關注。我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徐揚生教授對外表示,成功發射的6G試驗衛星,代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等技術上有了全新的突破進展。
我們不能小瞧這顆衛星的作用,它在未來可以幫助我們國內在城市建設、環境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戰略服務上提供應用幫助。小編認為,在5G時代的快速發展下,全球各國包括美國、俄羅斯和芬蘭等國都在花費資金進行6G(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技術)研發和投入,如今6G試驗衛星的出世將會促進物聯網的更快發展,早在去年時間,我國在廣東省新一代通信就聯合了清華、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以及中興通訊等企業公司進行了“6G信道仿真、太赫茲通信的技術研發”、在未來我們相信國內能夠率先觸及6G技術特點、難題、并在指標等問題上有自身的理解和優勢。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首發星。這是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5G低軌寬帶通信衛星。
今日,華為“心聲社區”刊登了該公司創始人任正非于10日接受《經濟學人》的采訪紀要。
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曾表示,5G是未來10年到20年的主流,6G要來也是2030年之后的事情。
1月宣布發射700顆衛星,6月請求批準發射的衛星已上升至4000顆!該項目在初步測試時就預計至少耗資10億美元。
國家宇宙開發局掌管朝鮮宇航開發項目,旗下衛星管制綜合指揮所負責人造衛星發射工作。國際社會將朝鮮發射人造衛星視作遠程火箭發射試驗。
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這一突破是在艾滋病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癥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癥肺炎。
中建八局承建的華為在國內首個芯片廠房——武漢華為光工廠項目(二期)正式封頂。
TCL科技本次擬募集26億元的非公開發行可轉債采取詢價發行方式,共吸引到54家意向投資投資者參與此次認購,收到有效報價91筆。
根據Gartner的說法,將有75%的CEO對網絡物理安全事件負有個人責任和責任。